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文化 > 党群工作 > 主题活动

党章修正案增写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内容的意义何在?

发布时间:2018-02-28  来源:共产党员网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在总纲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段,在原有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上,进一步增写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内容。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公司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决策,并明确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 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在党章中增写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于引导全党更加深刻认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不断增强推进科技创新的自觉性坚定性,推动我国向着世界科技强国阔步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科技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主要标志。科技创新既是“硬实力”,又是“软实力”;既是支撑当前市场竞争的“近实力”,又是增强国家长远发展能力的“远实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些重要论述深刻表明,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很大程度上要看科技是否强大,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充分演绎了从科技强到经济强、国家强的基本路径。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也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第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有利于掌握新一轮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而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必须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劲头,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着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才能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

  第三,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有利于促进我国发展的转型升级。“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也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当前,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生态文明发展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增加,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等等。所以说,科技创新是根本,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必须大力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第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等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要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亟须加强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要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亟须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等等。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依靠科技创新,可以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