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走基层 | 北京工人报刊发《主动与新技术“握手”》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1-01-06  来源:工人日报

↑刘子春“手指口呼”进行行车监护

202112286:00,在北京公车6号线二期(渌咸段),澳门6766网站net线网指挥中心下达指令后,自动升级为全自动运行(FAM)模式的803号列车,准时在海河教育园站载客运营。此时,坐在开放式驾驶室司机座椅上的刘子春负责对北京市首条全自动运行模式公车首发列车进行监护。当了17年公车司机的他,此刻,已从公车司机转岗为中国铁建北京公车六号线二期(渌咸段)列控员。

公车司机的前世今生

列车在幽长的隧道飞驰,刘子春偶尔向身旁的徒弟孟令凯,指导下行车关键点,方便他学习行车经验。此情此景,仿佛回到2003年公车9号线开通时,刘子春新入职刚碰车时,心跳加快、手心直冒汗。那时,北京市劳模、澳门6766网站net运营集团安检管理部副部长吴大伟,半年手把手培训,严苛专业。

吴大伟是1976年北京开通的公车1号线司机。驾驶室冬冷夏热、阴暗潮湿。我们开车手脚并用,频繁折返,无报站,经常累得晕头转向。但当时,全市仅18名公车司机,类似如今的公车列控员,职业时髦。即将退休的吴大伟,回忆往事,苦中带乐,深感自豪。

列车平稳前进,刘子春依旧目视前方行车瞭望,习惯性地把手放在主控手柄上,一路上手指口呼:“信号正确”“道岔位置正确”……这是公车司机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行车安全的法宝。

时时握手新技术自我充电

考虑到全自动线路列车功能更复杂,对司机能力、驾驶经验要求更严苛。“因此司机精挑细选,要满足安全驾驶工龄满5年,无事故、无违纪、无投诉记录,安全驾驶里程25万公里以上。”6号线二期乘务分中心主任贾树国解释。

“刘子春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公车9号线安全行车60万公里以上,即使条件恶劣,依然保证列车安全正点到达。”6号线二期乘务长高智远称赞。工作严谨的高智远,当日特地跟车,检查指导列控员作业。

6:14,列车准时到达终点站渌水道站,刘子春迅速安装主控端安全护板并上锁,进行倒台作业,方便列车折返。他笑称,从双人驾驶到单人驾驶、再到如今全自动驾驶,见证了路线交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公车9号线,最初为双人驾驶模式,2017年底,迎来单人驾驶模式升级。从最初列车两端驾驶室各设一名司机,逐步过渡到一列车一司机。刘子春深感知识力量不足,需要及时充电,他从零开始,咬牙突破新技术。当前各行各业,智慧科技时时上新,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不论年龄,要时时重新定位,主动与新技术握手!刘子春说。

挑战“智慧上新”不停步

列车上,乘客好奇地向驾驶室张望,手机拍照留念。倒台作业间隙,刘子春兴奋地说:“公车全自动运行模式,解放了我的双手,工作更轻松。”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全线自动驾驶、自动休眠关车和自动唤醒出库等集成功能,降低了司机劳动强度。但高智远却满怀信心,司机岗位虽不再动手操控,但他们大脑时刻高速运转,从未放松驾驶技能训练。一旦列车紧急故障无法自动运营,他们就是百姓安全最坚实的保障。

“未来,全自动运行模式公车线路,越来越普及,将来可能成为国内主流路线交通系统方案,并将逐步向”无人驾驶“方向发展。这意味着采用类似北京燕房线运营模式,车内不设驾驶员,由集成信号系统操控列车运营。司机岗位,从驾驶室转移到沿线站台,扮演列车运营应急值守角色。”北京公车集团第三项目管理部设备经理陈云说。

9:30,列车稳稳停在渌水道站,即将下班的刘子春,长舒一口气,面对未来职业挑战,他将主动与新技术握手

(新华社客户端、津云、转发自北京工人报记着王洪宇的报道)

XML 地图